*ST环保退市性质恶劣政府形象受到严重影响
作者:张艾奇  来源:搜狐财经
 

*ST环保(000730)自2004年3月24日起暂停上市,2004年9月21 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其作出了终止上市的决定,2004年9月24日起终止上市, 2004年12月1日起股份开始在三板转让,首日收盘价0.36元/股。至此,这家1997年上市每股市价最高达51元的环保类上市公司跌入万丈深渊,股价面临比暂停上市时还要缩水86%的悲惨命运。无疑这是10万环保股民的不幸,但是如果我们来认真分析一下退市的真正原因,不难发现,*ST环保大有恶性退市之疑。

质疑一:政府拖欠巨额工程款为何不还?
*ST环保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示,该公司连续三年亏损,一方面是由于主业缺乏盈利能力,但更主要的原因是资金长期被占用酿成的恶果。2003年,*ST环保主业虽然亏损,但亏损额(主营业务利润)也不过只有1717万元。最终形成巨亏,财务报表显示主要是由于年终针对公司巨额应收款计提了大量的坏账准备金。其中,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37432万元,对其他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10753万元,合计48185万元。该公司1998年度承建该委发包的示范厂与凌空厂两个工程,示范厂于1998年开工至1999年底完工,凌空厂于1999年开工至2003年9月完工。截止1999年12月31日,上述两个工程共确认工程收入6.97亿元,收到工程款2.07亿元,剩余应收工程款4.88亿元。由此公司按规定计提坏帐准备,至2002年底累计计提9015万元,2003年底以应收应付沈阳市各政府部门款项相抵后的差额补充计提坏账准备2.54亿元,合计3.44亿元。由于该问题与公司资产及下一步资产重组工作息息相关,公司多次向沈阳市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及相关领导进行汇报、磋商,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但迄今为止尚未得到任何书面的回复或回函。由此造成该公司今年上半年重组扭亏无望而暗然退市。这就不能不让人惊叹,去年由温家宝总理批示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而始,在全国掀起清欠工程款浪潮,多地政府和干部因清欠不力被暴光或查办,为何在振兴东北的前
质疑二:政府相关部门为何强行干预公司内部管理?
*ST环保公开披露的信息称:自2002年起为尽快完成凌空厂建设,该公司和行业主管部门沈阳市环保局共同组建工程建设指挥部,由公司负责项目的建设实施,沈阳市环保局行使监督、协调职能。但是,自2003年6月起,该指挥部拒绝向公司出具任何有关该项目的财务资料以及相应的会议纪要,以致公司对项目的资金使用以及建设的实际进度完全失去知情权。2003年9月末,凌空厂竣工。同月,沈阳市环保局正式代表沈阳市政府接管两个污水处理厂,行使运行管理权。关于两个污水处理厂的产权界定及有关工程决算和工程款结算等诸多问题,至今仍未协商解决。公司在编制2003年度中期财务报表过程中出现了沈阳市政府相关部门强行干预公司内部管理,并直接导致公司出现无法全面、完整体现财务状况的事项。至今为止,公司仍无法全面掌握沈阳南部凌空污水处理项目(现已更名为沈水湾污水处理厂)的财务数据信息,无法在财务报告中保证与该项目有关的财务信息的完整。由此可见,垫资建设项目的企业竟然失去了项目的知情权,只能惊叹沈阳政府相关部门赖帐有术。

质疑三:为何证监会稽查一年多仍无结论?
*ST环保公开披露的信息称:2003年6月17日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立案调查通知书。中国证监会派出稽查小组对本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虚假等违反证券法规事项进行调查。截止公司披露《代办股份转让公告书》日,对公司稽查尚无结论。据说此次中国证监会对该公司进行立案调查,事实上是应中广系的要求,其目的是出于扫清重组障碍的考虑。为何证监会稽查一年多仍无结论?是否因涉及政府欠款不能说还是不想说?问题是证监会自己的稽查都无法得出结论,又怎能听任深交所批准环保退市?

质疑四:重组为何那么难?
*ST环保公开披露的信息称:2002年,环保股份将其拥有的面积总计为40万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与中广媒体拥有的四通信元的51%的股权和华移天网的51%的股权进行置换。又以2.8亿元(1.5亿元作为公司新增注册资本,1.3亿元计入资本公积金)投资信元远程通讯网络有限公司。但由于目前国家对远程教育的法律规范不明确,信元远程通讯网络有限公司将业务重点由远程教育转变为网络媒体行业,并更名为新干线网络资源管理有限公司。董事会重新调整了投资策略,取消对该公司的投资,并签署了还款协议,在3个月内收回2.8亿现金。2003年度将其转为其他应收款,至今分文未还。可以看出,这次轰轰烈烈的重组是“偷鸡不着反蚀把米”,或是上了大股东的当,或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事实上,*ST环保当初就与“慕马案”有牵连。为消除“慕马案”给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沈阳市当时加快了对当地一些问题上市公司的重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ST黎明(现已更名为沈阳新开)和*ST环保。不过,与ST黎明相比,*ST环保的命运似乎显得过于坎坷,其重组最大的障碍就是政府欠款的复杂性和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ST环保退市后唯一出路就是重组,解铃还需系铃人,重组真的就那么难吗?

质疑五:政府和大股东为何见死不救?
翻开*ST环保今年上半年的半年报,仅仅每股亏损0.02元,当时相关各方只要稍微努力,就可扭亏。沈阳政府如能及时解决4.88亿元欠款问题,那怕是作出书面还款承诺也好,公司将可冲回已计提的3.44亿元减值准备,相应增加利润,每股收益将达0.60元左右(第二个ST江纸)。另外,中广传媒占用环保2.8亿元资金近两年,只要愿意付二年期2.25%的存款利息就基本可以弥补亏损。可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ST环保两大债主沈阳市政府和中广传媒却铁石心肠不施援手,不知是何居心?

质疑六:缺乏可信度的财务报告能否作为退市的依据?
*ST环保公开披露的信息称:公司2004年半年度报告中的财务报告未经审计。而在此前公司财务报告作了审计,但会计事务所多次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所以估计即使2004年半年度报告审计,会计事务所也仍将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此前曾发生过会计师事务所主动辞去*ST环保财务报告审计工作之事,换句话说是打工的炒了老板的鱿鱼。这可是我国证券业的头一回,以往只有上市公司主动换会计师事务所的。环保财务报告涉及多项关联交易和关联企业间的重组,又涉及当地政府拖欠巨额工程款,情况相当复杂,“惹不起,还躲得起”。 由此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是否值得怀疑?缺乏可信度的财务报告能够用来决定一个上市公司的生死吗?

质疑七:“恶性退市”为何得逞?
*ST环保恶性退市昭然若揭,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政府缺乏诚信。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可沈阳市政府不要说还钱,连作个承诺都不愿意(或是没这个勇气)。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将沈阳推向“前台”,沈阳政府提出了“振兴东北,沈阳先行”的口号。2003年12月全市发起了“沈阳精神”大讨论,沈阳市民纷纷认为,诚信是沈阳振兴的基石。沈阳市民找寻到了“沈阳精神”,可沈阳政府的诚信何在?
二是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听说*ST环保之事反映很多,股民也有上访的,但因涉及副省一级政府,似乎没人敢管。至于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已司空见惯,管也管不过来。证监会热衷于审核上市(王小石之流就是靠此发财),对公司自愿退市的那怕是被逼退市的,估计不会花太多的精力去鉴别是恶性还是良性。
三是缺乏维权意识。众所周知,债权人可以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但是*ST环保面对政府和大股东的巨额欠款,那怕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始终未想到这一点。或许是不想,或许是不敢。*ST环保的股东、股民似乎也没有向法院起诉的,或许是起诉后没有法院敢受理。
四是大股东与政府博弈。因为是政府欠款,所以大小股东开始都天真地认为政府会救*ST环保。大股东曾主动归还近2亿元欠款,股东大会也通过了资产置换、重组方案,但最终事与愿违。于是大股东略施小计,倒拖上市公司2.8亿元,持有的大部分股份因质押贷款被冻结。最终大股东与政府都不吃亏,只可怜中小股东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成为*ST环保退市的最大牺牲品。

质疑八:*ST环保前景在哪里?
*ST环保真的没救了吗?事实并非如此。
前景一:政府还款,*ST环保做大主业。
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各地三年内解决工程拖欠款问题,沈阳更是表示在2005年10月底前解决政府欠款问题。尽管这届领导班子有一点“后人不理前人事”的味道,但终究是人民的政府,10万环保股民形势致所以敢于坚持持有环保股份,就是因为相信党和政府。最近辽宁调整领导班子,或许李克强书记上任“三把火”会“烧”到这件事。政府归还3.44亿元真金白银,或是将两个排污厂的经营权和收费权交给*ST环保。3.44个亿,对环保来说意味着什么?
环保产业享有二十一世纪“绿色产业”、“黄金产业”的美誉,是我国最具增长潜力的产业,我国政府已将环保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除SARS危机带来的深刻教训之外,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历史机遇,也令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环保产业对经济生产和国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环保产业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随着环保领域资金投入力度的增大,我国环保产业孕育着巨大的生机,仅今后五年,我国就将投资7000亿元,这无疑为我国的环保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涉及环保领域的上市公司较少,ST环保尽管已退市三板,但凭其曾作为辽股的龙头有过十分辉煌的历史,在环保行业的影响和实力,抓住振兴东北的历史机遇,做大主业,那么*ST环保不但扭亏,而且在不远的将来,绝对可以重回主板,再次步入绩优股的行列。

前景二:大股东重组,转型网络产业。
不知大股东是否还有重组的想法。由环保前三大股东共同设立的沈阳中环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目前持股数占公司股权的65.74%,而中环实业实际控制权掌握在中广系手中。中广媒体传播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实施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国家级工程的综合性控股公司,2002年自导自演了一场欲将环保转为网络股的重组戏。事实上这场好戏还远没有结束,既然2.8亿元收不回来,何不“假戏真做”继续重组?搞网络特别是“三网合一”很有前景,最近网络股都很不错。
前景三:政府招商,引入战略投资者。
大股东如不愿重组,其它方进入门槛也已比较低。2003年底*ST环保对高达30368万元的账面资产进行特别会计处理,卸下了历史包袱,更有利于后期的重组。政府可给予优惠政策,引入内资或外资重组*ST环保。从环保股权结构来看,无国家股、H股、B股,流通股占总股本的35%,按目前三板价格全额收购也只需上亿元(当然一旦引起股权之争决不是这个价)。如果大股东无法还款,只能以股抵债,流通股股东将可以控股。另外,2002年8月29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了《关于改进代办股份转让工作的通知》,鼓励退市公司重组,规定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退市公司重组后股份可全流通,实际上就是类似于目前已启动的C板,当然或许还有更多机会重回主板全流通。这一政策对*ST环保新的重组方应有一定的吸引力(或许大股东对这一政策早已研究透彻,只是当时股价太高而已,目前这个价位未必会肯放弃,最近已十几个涨停,不知是哪个机构在吸货)
*ST环保“恶性退市”已经“退”了,谁动了环保股民的奶酪就应该由谁把“奶酪”还给可怜的10万无辜的环保股民。